苏京平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节目主持人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生活中许多做儿女的确实很孝敬老人,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但其中不少人却不知道老人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有一位母亲,含辛茹苦、操劳一生,带大了五个女儿,当她七十寿辰之际,颇有孝心的“五朵金花”每人都给老母亲送上一份“厚礼”,老人家得到了五枚金戒指。面对耀眼夺目的“五指生辉”,老人家却叹道:“孩子们很想孝敬我,可她们不知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
老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呢?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之外,老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与心灵的抚慰,还有在儿女心中其存在价值的体现。可天下又有多少儿女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老人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满足呢?
对老人真正的关爱应该由“心”做起,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赡养已成为社会的需要,更是儿女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王文元北京社会科学院
有些人认为,人老了就无用了,其实不然。人们对自然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对人类自身的研究,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不少人往往到老年时才攀登到事业的顶峰。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同样也象征着辉煌、圆满和攀登上峻峭山岩之后的成功。
有的老年朋友也许会问:我是平平常常的人,既不搞科研,也没掌握什么绝活,人老了还能有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一个老人,无论你的职业或专长是什么,你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对后人和社会都是一份宝贵财富。人们生活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中,生活在时时出新的信息爆炸中,生活在激烈无情的竞争中,生活在万花筒般的快速变化中,如果没有充分的阅历,没有长时间的体验,是很难把握生活真谛的。因此说,老年人更能以其阅历,以其经验,以其智慧,以其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福源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中国的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面对我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步子不断加快的趋势,确保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较高的生命质量,是摆在老年人、家庭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件大事。
我国把60岁作为老年期的起始,随着老年期的到来,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心理功能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判断力却可以随着经验丰富而提高,智力还可因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而达到新水平。
当然,心理方面的老化确实会改变老年人的性格和处世方式,对此,老年人应该有足够的了解和心理准备。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角色变换阶段、适应阶段、重新计划人生阶段和稳定阶段。此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发挥特长,是老年人延缓大脑衰老、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老龄健康化的重要措施。
谢联辉《中华老年报》总编辑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人口年龄结构成熟的重要指标。健康长寿曾是多少人的梦。如果我们沿历史长河溯流而上,就会发现人类漫长的岁月是在“短寿时代”度过的。原始社会人类寿命平均不超过20岁;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中人均寿命不超过30岁;直到1949年,全国人均寿命也未能超过40岁。在中国,真正把“健康长寿的美梦”逐步变为现实,是近50年的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到1997年全国人均寿命达到了70岁,我国进入长寿时代。
今天,健康的整体概念已不仅仅是“长寿”了,如何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让我们在千禧之年、世纪之交之际,为中华民族千千万万老年人祝福吧!